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通用分类

凝心聚力 智启新程——学校 2025 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集中培训圆满收官

2025-09-01   浏览量:

概要:8 月 25 日至 29 日,学校组织辅导员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赴徐州,开展 2025 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集中培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学校 “π” 型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深化 “工作本位” 特色育人模式创新,8 月 25 日至 29 日,学校组织辅导员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赴徐州,开展 2025 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集中培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史金飞,党委委员、校长助理朱新娣,校长助理曹敏,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全体辅导员,以及党政办、科技与产教融合处、党委宣传部、党委保卫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思政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等部门人员全程参与。

 

 

  破冰启新 筑牢团队基石,凝聚奋进合力

  8 月 25 日下午,培训班抵达徐州后,率先开展 “同心共育 聚力前行” 主题破冰活动。活动将趣味互动与团队协作游戏深度融合,不仅快速打破了新老辅导员间的陌生感、跨部门跨学院间的距离感,更在阵阵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缔结了真挚友谊。学员们在并肩完成任务的协作中,慢慢培养出默契与信任 —— 这不仅为本次培训筑牢了团结协作的团队根基,更激发了全体参训人员携手奋进、共促育人工作的强大动力。

 

 

 

 

 

 

 

 

 

  开班明向 锚定育人使命,明确成长路径

  8 月 26 日上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住地报告厅隆重举行。校长助理朱新娣作动员讲话,首先转达了李闻海理事长对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与牵挂。她指出,此次培训既是学校锚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推进 “十五五” 育人规划的 “筑基之举”,也是践行 “工作本位” 理念、破解民办高校育人同质化难题的 “突围之策”,更是将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根本任务转化为 “陪学生走稳成长路、引学生闯好未来关” 的 “躬行之为”。

 

 

  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朱新娣校长助理从三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锚定方向:需紧扣时代大势与学校 “换道超车” 战略,科学应对 “三重压力”、把握人工智能新机遇,推动学生工作从 “事务管理” 向 “政治引领”、从 “单点发力” 向 “系统支撑” 升级;

  二是聚焦核心:构建 “工作本位” 学生工作新体系,以 “红色 + 理论” 筑牢政治根基,以 “实践 + 案例” 破解成长难题,以 “数智 + 创新” 激活育人动能;

  三是实干担当:以 “空杯心态” 投入学习,以 “协同精神” 深化合作,以 “知行合一” 落实成果,努力成为 “有温度的教育者、有智慧的引路人、有担当的筑梦人”。

 

 

  随后,学员代表徐卫老师作表态发言,朱新娣校长助理向培训班授旗,开班仪式在庄重氛围中落下帷幕。开班式由徐永生副处长主持。

 

 

 

  名师赋能 深化理论认知,拓宽育人视野

  此次培训特邀三位资深专家开展专题授课,通过理论深化、思维拓展、能力提升与价值升华的系统性赋能,为辅导员队伍夯实思想基础、拓宽育人思路。

  1. 数智思政:把握时代机遇,破解教育新题

  中国矿业大学阎国华教授以《数智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题,从数智技术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切入,剖析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数智技术可推动思政教育从 “大水漫灌” 转向 “精准滴灌”—— 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因材施教,借助虚拟仿真、数字孪生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增强学生情感共鸣;同时需警惕数据隐私安全、技术依赖等问题,并从技术规范、教师能力提升、理念更新等方面提出创新路径。

 

 

  2. 角色定位:坚守育人初心,履行使命担当

  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结合 40 余年思政教育经验,以《新时代辅导员角色定位与工作开展》为题,从文化定位、政治引领、人民满意、学生成长四个维度,阐释辅导员的职责使命。他强调,辅导员要以 “心待人、以爱育人、以情感人”,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推进网络思政、培育学生党员骨干、深化寝室文化建设、凝聚家校合力,努力成为 “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韧度” 的新时代辅导员。

 

 

  3. 红色传承:汲取精神力量,赋能育人实践

  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朱红燕教授以《传承淮海战役精神 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为题,系统回顾淮海战役历史背景与伟大意义,深入解读 “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 的淮海战役精神核心。她结合新时代高校育人使命,提出从坚定信念、服务学生、敢于斗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科学创新六个方面汲取精神力量,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研学践悟 追寻红色足迹,厚植育人情怀

  8 月 27 日,培训班赴淮海战役纪念馆、徐州博物馆开展实地研学,在红色教育中淬炼初心。辅导员们怀着崇敬之心瞻仰淮海战役纪念塔,通过敬献花篮、默哀致意,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在学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朱新娣同志带领下,全体学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中熔铸对党的忠诚,坚定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

 

 

 

 

 

 

 

 

  沉浸式研学让辅导员们深刻体会到,需将淮海战役 “小推车” 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以言传身教为根本、以创新方法为路径,把革命精神转化为育人实效,切实担当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成果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激荡智慧,共探新时代学风建设新路径

  8 月 28 日上午,培训班开展 “学风建设” 论文章评审活动,特邀校长助理朱新娣、曹敏,党政办主任钱韵然,科技与产教融合处负责人魏太原,党委保卫部副部长李建顶,校团委副书记翟思睿,学工处副处长徐永生,思政部教师从彩虹担任评委。评审会由学工处副处长、校团委丁岑书记主持。

 

 

  十位辅导员围绕学风建设热点议题分享研究成果: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刘诗涵探讨 “家校社” 协同育人机制,经济与管理学院黄林倩分析 “Z 世代” 学生学习内驱力激活策略,国际酒店与饮食文化学院李雄坤探索 OBE 理念下学风建设协同机制,艺术学院丁淳研究 “五育并举” 视域下学风实效提升路径,另有多位辅导员聚焦 AI 辅助学风管理、退役大学生群体引导、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等方向展开交流。

 

 

 

 

 

 

 

 

 

 

 

  科技与产教融合处负责人魏太原作点评,对论文的前沿性与实用性给予肯定,同时强调辅导员需具备宏观视野与战略眼光,主动追踪政策导向与时代动态,通过深化研究推动科技赋能、产教融合在育人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随后,三个小组组长代表汇报研讨成果: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解丽君以《守正创新担使命 培根铸魂启新程》为题,提出以理论深化、技术赋能、情感联结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卢珊在《于彭城淬炼初心 擎火炬照亮前程》中,倡导思政工作者实现从 “事务管理者” 到 “政治引领者、成长伙伴” 的角色转型;

 

 

  酒店与饮食文化学院李雄坤以《承精神之脉 启数智新程》为题,强调将淮海战役精神融入工作,构建全员育人格局、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表彰总结 总结成果明方向,凝心聚力再出发

  曹敏校长助理宣读 “学风建设” 主题理论文章表彰通报:

 

 

  一等奖:国际酒店与饮食文化学院 韩冬冬

  二等奖: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谢国蒙、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曹萌

  三等奖:国际酒店与饮食文化学院 李雄坤、经济与管理学院 黄林倩、艺术学院 孙莹

  优秀奖: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陆威、汤智豪、刘诗涵,艺术学院 丁淳

  史金飞校长、曹敏校长助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为获奖学员颁奖。

 

 

 

 

 

  史金飞校长为全体参训人员颁发结业证书。

 

 

  史金飞校长作总结讲话,代表学校党政及李闻海理事长,向为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付出努力的教职工表示感谢,高度肯定辅导员 “全天候在岗、全身心投入” 的敬业精神,以及各部门协同形成的育人合力。他指出,本次培训主题鲜明、形式创新、成效显著,通过多元化形式有效提升了辅导员的理论素养、数智应用能力、思政创新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

  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与辅导员工作价值,史校长从 “育人最前沿、成长引航者、理念实践者、干部蓄水池” 四个维度展开阐释,并提出三点要求:强化 “润物细无声” 的育人能力、锚定 “π 型人才” 培养目标、对接学校新学期核心任务。他鼓励全体辅导员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凝聚共识、提升本领,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为学生全面成长与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晚,“辅导员之夜” 文艺活动温情启幕。校领导带头参与,为整场活动注入满满活力;参训辅导员们则以歌唱、舞蹈等多元形式绽放风采 —— 悠扬的旋律、灵动的舞姿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工作的热忱,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氛围热烈高涨。而这份热闹背后,更藏着深刻的育人情怀:每一段表演不仅传递着真挚情感,更生动诠释了辅导员队伍 “坚守育人初心、护航学生成长” 的责任担当与昂扬风貌。

 

 

 

 

 

 

 

 

 

  培训总结 内化成果促实干,砥砺奋进启新程

  本次培训紧扣新时代学生工作重点难点,聚焦学院合并调整与队伍重组后的协同发展,通过理论授课、专题报告、实地研学、研讨交流等形式,显著提升了辅导员的核心胜任力与创新创造力,为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注入新动能。

  未来,全体辅导员将把培训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当好 “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数智时代的赋能者、学生成长的陪伴者”,以更高站位、更强本领、更实作风,奋力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为学校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大局贡献力量!

 

111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励学路9号

111电话:025-66205017

111邮编:211200

111招生咨询电话:025-57931196、025-57931197

这是描述信息

Copyright © 2014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402234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