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通用分类

慈善管理专业赴喜憨儿咖啡馆组织沉浸式教学

2025-10-29

概要:10月23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慈善管理专业23级01、02班的《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课程在栖霞区“无声咖啡馆”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教学。

  10月23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慈善管理专业23级01、02班的《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课程在栖霞区“无声咖啡馆”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教学。“无声咖啡馆”又名“栖栖小店”,是南京市知名的就业型社会企业,目前接纳了近30名喜憨儿在此就业。喜憨儿是心智障碍者的通称,包括自闭症、唐氏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脑瘫等患者群体。喜憨儿咖啡馆作为社会企业的典型实践,其创新在于将“残障群体就业”与“商业可持续性”深度融合,通过模式、空间、文化的三重突破,打破传统公益“输血式”局限,构建“造血式”残障群体支持体系。

 

 

  课程开始,“无声咖啡馆”创始人刘杰老师介绍该社会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管理模式。喜憨儿咖啡馆的创办打破“残障群体需隔离保护”的传统认知,通过“无障碍+互动性”空间设计,让残障员工与顾客“平等对话”。第二个环节,多名喜憨儿员工在慈善管理专业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中,积极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还展示了钢琴、绘画、戏曲等方面的才艺。通过互动,同学们深刻理解了社会企业通过“故事化传播+参与式体验”改变了公众对残障群体的认知,从“同情”转向“尊重”的社会价值。接着,慈善管理专业的同学还了解了“无声咖啡馆”的运营管理,并以喜憨儿员工为师,沉浸式地体验了咖啡制作的技艺,亲身感受残障员工的工作,理解“耐心不是施舍,而是对生命节奏的尊重”。在“无声咖啡馆”的沉浸式教学,通过具身化体验打破了学生对心智障碍群体的“刻板”印象,有的同学感慨道:“他们不是需要被照顾的‘孩子’,而是能用双手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同学们还通过与咖啡馆负责人、员工和志愿者的深入交流,对《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课程中所阐释的如何结合商业与公益,通过社会企业的模式创新解决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近几年来,慈善管理专业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多门课程中嵌入产教融合场景化教学、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实现了教学效能的跃升,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公益慈善行业的实际和实践能力的突破。这次沉浸式教学得到南京市栖霞区残联、区委宣传部的支持,栖霞区残联副理事长纪效斌、王之千专程来到课堂现场指导教学。

111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励学路9号

111电话:025-66205017

111邮编:211200

111招生咨询电话:025-57931196、025-57931197

这是描述信息

Copyright © 2014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4022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