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通用分类

2023年“产教融合模式下设计教育教学论坛”成功举办

2023-05-24   浏览量:

概要: 5月21日,以“技×艺”为主题的2023产教融合模式下设计教育教学论坛在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L1行政楼712会议室成功举办。

  5月21日,以“技×艺”为主题的2023产教融合模式下设计教育教学论坛在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L1行政楼71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论坛由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家用电器协会智能环境空间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办,并由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艺术学院承办。

 

 

  本次论坛邀请了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理事长、南京艺术学院原副校长何晓佑教授、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袁晓黎教授、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郑静教授、南京金审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鸣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施茜教授五位嘉宾做会议主旨演讲,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设计艺术家专委会主任、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李亦文教授为论坛做开幕致辞并主持会议。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及江苏省内兄弟院校师生共同参加了本次论坛。

  发言嘉宾们从探讨产教融合模式下产业与教学相结合,展望了在“工作本位”人才培养交叉融合情境下的学科发展愿景,分享了各自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工智能、数字环境发展趋势加持下,产教融合的探索方向和实践成果。

  李亦文教授在论坛做开幕致辞并主持会议中指出,在人工智能、数字环境发展趋势下,设计学科发展的脉络越加模糊,发展路径越发困难。为进一步契合我校“工作本位”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有担当的“六维”人才为培养目标。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各兄弟院校之间的分享、交流、学习和激励,更好的为设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改进行融合学习。

 

  李亦文教授主持会议

  南京艺术学院原副校长何晓佑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设计“六元论”》,首先指出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感官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已经不仅仅是今日面对工业生产、信息生产的人,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新的使命——造梦者的方向进行展开。对于造梦者需要高创想力,高等院校的设计教育是否应该唤起一种“不要”的能力,设计教育在重视“当下有用”的时候,更应该重视无用之学。高校的教育教学应该具有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就设计师创新力的底层逻辑有哪些的问题,对设计“六元论”进行展开:1、一论——设计的“元本体”。其核心是设计师的问题意识,设计师的“意识元本体”能力,则是显著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2、第二论——设计的“元气象”。其核心是设计师的美学品质,设计的“元气”常常积聚在感官层面——美学气象;3、三论——设计的“元认知”。其核心是设计师的整合能力,强调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关键性意义;4、四论——设计的“元基因”。其核心是设计师的文化共情;5、五论——设计的“元动力”。其核心是设计师的内驱能力,将现有的状态引向更好的方向;6、六论——设计的“元产业”。其核心是设计师的生命活力。尾论——设计的“元宇宙”,其核心是设计师的宏观格局。强调了设计师需要建立自己的综合知识库和体系,设计师要做到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人——不但技术可行,品质要高,而且具有商业价值。

 

 

  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袁晓黎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转设背景下设计学科发展思路》,作为兄弟院校,袁校长从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探讨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条件的利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以及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郑静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新工科背景下设计学科建设探讨》。郑院长从工科院校的视角,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的设计学科建设的方向,介绍了南京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在教育教学模式上的新思路,当前以主题教学、比赛通道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为一体的新教育教学模式。

 

 

  南京金审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鸣义教授的演讲题目是《面向专业评估的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思考》。王院长就高校专业评估为出发点,对浦江学院艺术学院提出了在专业评估的工作中的一些实质性建议。强调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性,对进一步培养高质量师资团队和教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施茜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人工智能影响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发展》,围绕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背景为话题,首先从设计教育与大数据、深度学习、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的关系为出发点,对数据分析—设计流程进行了展开讨论。对人工智能运用于艺术设计,包括在平面艺术设计领域、建筑艺术设计领域、服装艺术设计领域、室内艺术设计领域、景观艺术设计领域等都有一定的体现。最后,施教授以马斯克的脑机接口、Chat GPT,元宇宙等为例,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核心——创意,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辅助工具和合作伙伴,在未来需要与人类共同协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完成工作。“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类成为更好的人”

 

 

  论坛的最后,李亦文教授感谢现场几位嘉宾们的精彩演讲,总结了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设计教育教学建设框架的搭建与攀升。本次论坛增进了兄弟院校之间的友谊,期待未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与兄弟院校的专家、老师和同学们展开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论坛嘉宾与现场教师合影

111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励学路9号

111电话:025-66205017

111邮编:211200

111招生咨询电话:025-57931196、025-57931197

这是描述信息

Copyright © 2014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402234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