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荐 热 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主讲“基建狂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浴火重生”
概要:10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应邀在我校图书馆大礼堂举办主题为“基建狂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浴火重生”的讲座,带领师生回顾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分享背后的技术突破与精神内核。讲座由校长助理曹敏主持。
10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应邀在我校图书馆大礼堂举办主题为“基建狂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浴火重生”的讲座,带领师生回顾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分享背后的技术突破与精神内核。讲座由校长助理曹敏主持。

 
讲座开始前,龙登高教授在曹敏校长助理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史馆,详细了解了学校发展历程、人才培养成果与特色发展路径。龙教授对校史馆的建设和学校近期各方面取得的诸多成绩表示赞赏。


龙登高教授以中美基建发展对比开篇,指出19世纪美国曾因铁路过度建设陷入废弃困境,而中国近20余年却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天壤之别”。他以港口建设为例,用详实数据展现中国速度:1998年上海港首次跻身世界前十港口,2001年深圳港紧随其后,2008年宁波、广州、青岛港集中入围,2012年天津港再添一员,加上香港港,中国已占据全球前十集装箱港口中的七席。而在改革开放初期,鹿特丹一个港口的吞吐量就超过中国所有港口总和,这种差距曾让考察的中国交通官员深受震撼。

“中国基建的发展远超预期。”龙登高教授展示研究数据:“十五计划”曾预计2005年水运货运量相关指标年均增长5.5%,实际却达到20%,多项指标几倍于计划,原定需多年完成的吞吐量目标,提前十几年便已实现。他还现场分享了港珠澳大桥、上海洋山港、南海岛礁建设等标志性工程的故事,特别提到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技术突破——在荷兰、比利时提出天价方案后,中国团队从零开始,10年间将设计方案迭代90%,在40米深海完成无缝对接,最终建成世界领先的海底隧道。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龙登高教授梳理了中国基建的技术跃迁路径。他强调,无论是挖泥船3个月填海成岛,还是厦门海上建高速以降低拆迁成本,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并非源于偶然,而是源于“在干中学”的奋斗精神。他以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的经历勉励师生:“不要说‘没学过、没做过’,中国基建的突破,都是在挑战未知中干出来的”。

此次讲座不仅让浦江学院师生深入了解中国基建的发展成就,更激发了大家直面挑战,勇于创新的奋斗热情,为青年学子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注入精神动力。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励学路9号
		
电话:025-66205017
		
邮编:211200
		
招生咨询电话:025-57931196、025-57931197